设为首页   |   加入收藏

中国储量

首页>中国储量>SD储量计算法

北京恩地

SD储量计算法

SD法资源量估算章节的编写提纲
发表时间:2020-04-02

1.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

       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、文号、内容及与最近一次报告的指标关系。若采用现行规范指标,则明确采用的指标为现行规范指标;若经(预)可行性论证确定者,需叙述具体论证单位、时间及具体指标。

2. 资源量估算对象

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(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、埋藏深度)、矿体(层)号及具体矿种(主要组分、共伴生组分)、矿石类型。开采矿区已设置采矿权的,应分采矿许可证内、证外(或设计范围内、外)等,明确需估算的资源储量项目(包括累计探明量、消耗、保有资源储量、其他如压覆资源储量等)。

3. 资源量估算基础资料来源

详细列出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利用的有效工程数、样品数等以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的具体来源。

4.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

 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相应软件版本,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。

5. SD计算单元划分

论述计算单元划分的原则,叙述计算单元总数及各计算单元的命名规则,列表表示各计算单元的计算范围、计算对象(矿带、矿体、矿石类型、矿种等)。

6. 计算方案类型确定

按计算类型、数据类型、坐标选取、形质方案四个应用参数分别论述各计算单元的计算方案及确定依据。

6.1  计算类型的确定

6.2  数据类型的确定

6.3  坐标选取

6.4  形质方案的确定

 各计算单元的计算方案类型可以与计算单元划分表合为一个表。

7. 数据准备

7.1  基本情况

叙述矿床成因、矿体规模、矿石体积质量及计算方式等。

7.2  断面线

 叙述断面线的选取原则,依次选取了哪些断面线,是否需要设置辅助断面线,各断面线的命名及断面线坐标的确定,走向上有无限外推者,需说明无限外推距离及依据。

7.3  计算点

叙述各断面线上计算点的选取原则,计算点的顺序,是否需要设置辅助计算点,各计算点的命名规则及计算点坐标的确定。辅助计算点设置有控制点者,需叙述控制点的求取方式。有无限外推者,需说明无限外推的距离及依据。

当选择标准型数据计算时,需叙述工程的终孔深(槽探、坑探的长度)、测斜(位置、方位、倾角)、样品分析数据的利用,当伴生组分为组合分析时,应明确组合分析的组分、数量级具体处理方式。

若为综合型数据计算,则叙述各计算点的单工程品位、厚度的取值情况。

7.4  投影基岩界线、投影地形数据(矿体露头线数据)

 当矿体出露或接近地表时,若采用B型计算时需叙述投影基岩界线、投影地形数据的具体取值情况,若为A、C型则叙述矿体露头线数据的具体设置。有特殊情况者需特别说明。

7.5  台阶数据

当为A型计算时,需叙述台阶的设置依据及要求。

7.6  剖面地形数据

当需要绘制地质剖面时,需叙述各剖面地质数据的取值依据及原则。

7.7  采空区(或压覆区)边界圈定

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、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;压覆矿产地段,应叙述压覆区分布 情况、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。

7.8  矿体产状确定

说明各计算单元的矿体产状计算方式(由SD软件自动求取还是用用户给定),若用户给定,则说明给定的具体产状。

7.9  框块划分

说明各计算单元的框块划分方式(由SD软件自动划分还是用用户给定),若用户给定,则说明给定的框块大小(条块间距)。

7.10  数据导入方式

叙述应用SD软件的原始数据整理和导入的方式(直接录入还是EXCEL导入或其他导入方式),并评述其数据利用的安全性。

8. 矿体圈定及矿体搜索连接原则

8.1  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原则

根据矿床地质特征、控矿因素和矿体(层)变化规律及工业指标要求,叙述单工程矿体(层)圈定原则及本次计算圈定的方式。

8.2  风暴品位处理

叙述风暴品位的识别原则及本矿床是否出现风暴品位,出现风暴品位的数量和所在工程,列表表示各计算单元风暴品位倍数限、风暴品位下限值的结果及代替值。

8.3  特大厚度处理

叙述特大厚度的识别原则及本矿床是否出现特大厚度,出现特大厚度的数量和所在工程,叙述具体处理的原则。

8.4  矿体搜索连接原则

叙述SD法如何进行工程间、断面间矿体(层)连接以及内(有限)外(无限)推断原则。

9. 基本公式及估算过程

9.1  基本公式

 叙述本次估算中运用的SD基本计算公式及其内容。

9.2  估算过程

分别叙述单工程、断面、框块、矿体的品位、厚度计算原则,体积、矿石量(金属量)等地质变量的计算过程。

10. 估算方式、估算结果单位及取值限

10.1  主矿种估算方式

10.2  伴生组分估算方式

10.3  估算结果单位及取值限      

11. 资源储量分类参数确定

11.1  地质可靠程度参数的确定

    叙述本次估算地质可靠程度确定原则。对于存在待定区间者,需论述待定区间归属各参数的具体确定依据,并描述经估算归属的结论,并论述其合理性。

11.2  经济意义和可行性研究参数的确定

    叙述经济意义和可行性研究参数的确定结果和依据。

11.3  资源储量分类

    论述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。

12. 资源量估算结果

    说明矿区估算的累计探明、消耗、保有总量、与最近报告的资源储量变化(分矿体对比)并列表表示。同时叙述各类型资源储量的结果、比例及分布位置。若分矿石类型计算者,需分别按矿石类型予以叙述其估算的结果。有共(伴)生矿产者应与主矿种合并叙述。

12.1探明资源储量

说明截至核实基准日累计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估算结果。若被采矿界分割者,还应说明界内、外累计查明量。估算结果中应说明各类型的SD精度值。

12.2  保有资源储量

    说明截至核实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估算结果。若被采矿界分割者,还应说明界内、外保有量。估算结果中应说明各类型的SD精度值。

12.3  消耗资源储量

    说明截至核实基准日消耗资源储量估算结果。若被采矿界分割者,还应说明界内、外保有量。

13. 品级分布

    说明主矿体及主要矿种的品级综合分布情况,为下步勘查找矿或开采提供参考分析依据。若无特别需求,可省略此节。

14 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

通过资源储量结果对比,阐明资源储量变化,同时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,指导进一步工作。

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正式批准(或认定、备案)的报告,或者虽未正式批准(或认定、备案),但已上表的资源储量(以下简称最近报告)。应用SD精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图,说明本次核查范围与最近报告范围的关系,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(含矿石量、品位、金属量)的变化情况。

15. 工程控制程度预测

    叙述各矿体当前的总精度以及所达到的勘查程度,并说明下一步勘查或开采所需要的最小工程间距。

16. 资源储量靶区及可靠性

16.1  资源量估算靶区

叙述各矿体资源量靶区结果,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情况。

16.2  储量估算靶区

叙述各矿体储量靶区结果,分析其存在的风险情况。

16.3 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

叙述SD法的自检情况,说明自检的可靠性。

17. 关于资源储量估算的一些说明

17.1  相关问题说明

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的特殊处理或存在问题,阐明理由、处理原则、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。

17.2  资源量与储量说明

公布固体矿产资源量、储量数据时,不再使用查明矿产资源、潜在矿产资源、能利用矿产资源、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术语。公布资源量、储量数据时,不能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。同时公布资源量和储量数据时,应说明储量包含在资源量中。公布资源量数据时,必须将探明资源量、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单列。公布储量数据时,可信储量、证实储量数据可相加。

 

 

 



北京恩地 © 版权所有  信息产业部备案:京ICP备05012324号-1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53号


Copyright  © 1998 - 2022 www.ChinaSD.com  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