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法的研究起源于1979年。唐义教授和蓝运蓉教授1960年从原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后,在从事矿产地质工作中,一方面觉得地勘工作储量计算方法简单方便,同时也深感其缺乏应有的先进性,影响着矿产地勘工作的发展。七十年代末在系统研究了国内外诸多储量计算方法之后,觉得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。于是,从我国矿产特点和矿产勘查、矿山设计、建设和生产以及储量报告审查的需要出发,于1979年从另一个角度开始了一种新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——SD法的研究工作。
SD理论及软件体系创立
1979年-1989年,创立并完成SD法的方法理论研究;
1990年-1993年,SD法完成并实现了计算机化;
1994年-1997年,矿业数字信息化,SD应用功能不断完善,使SD体系进入政府推广阶段;
1998年-至今,SD法在国内进入全面实际应用阶段并正在走向世界。
SD法发展现状
在成为国标后,SD法一直为提高我国资源储量管理水平作着积极的推动作用,为固体矿产分类的实施提供了量化标准。2002年8月通过在甘肃阳山金矿的试点,国土资源部储量司指出“对于大型矿床,特别是贵金属矿床(如金矿床等),提交报告必须用另外一种先进的方法(如:SD法)去验算”。目前,SD法已在全国广泛应用。不仅有效地指导勘查进程,还提高了编制和提交预查、普查、详查、勘探等各阶段勘查报告的时效性,同时保证了各类报告的编制质量,并已成为矿山三级矿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有效工具,在投资预测、矿权评估等矿业活动中正发挥着积极的、重要的作用。